400-123-4567

BOB综合体育APP下载【人类经济万年史—278】当代国际贸易发布日期:2022-12-20 17:21:13 浏览次数:

  BOB综合官方APP下载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纽带。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格局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国际贸易的深入展开和迅速发展。这一发展丰富多彩,表现在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发展特征的则是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国际贸易开始的历史很早,它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形成发展,曾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建立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世初,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已基本形成,后直到20世纪初是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参或被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中来。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30年代危机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继续扩大和发展。第二次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86年194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长了36倍和38倍,同国际贸易额已逾20000 亿美元。尽管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产生波动,但国际贸易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始终是其发展的总趋势,它具体表现在国际贸易量的空增长和国际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虽有较快发展,但通常其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例如,1870 -1900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分别为3.2 %和3.7 %,1900- 1913年两项指标分别为3.8 %和4.2 %,1913-1929 年分别为1.8 %和2.7 %。战后情况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比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2.2 、1.5 和7.8 个百分点。进入80年代后贸易增长速度大大放慢,但其增长速度仍快于整个经济的增长。尽管国际贸易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波动,例如就资本主义世界而言,1948-1973年是其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时期,此后由于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有升有降,从总体上说开始放慢,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的趋势。但对外贸易的发展仍然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其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许多关于世界经济的著作都谈到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战后世界工业生产的加速增长是贸易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国际化的深入展开是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包括深层次的国际分工形式的形成,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战略所带动的国际商品流量的增加。科技革命带来的大量新产品开发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干预,国际组织的协调活动和区域性共同市场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2)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商品交往活动,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国际贸易主体的增多,是战后国际贸易向广度扩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现在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普遍化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上。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发达国家经过60、70年代对外贸易的普遍发展,在贸易格局上打破了一国高度垄断的局面。例如美国在发达国家出口中所占比重,由战后初期的1 /3 下降到80年代中期的不足1 /5 ,前联邦德国和日本则作为贸易大国迅速崛起,前者在80年代后期的出口额超过了美国;后者在发达国家出口中所占比重已接近15%。此外,主要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份额的降低,也反映了贸易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对外贸易性质的转变和为发展民族经济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其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增长,1950-1986 年贸易进出口额分别增长了近25倍和23倍,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在战后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但积极参与国际商品交换已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各国对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参与,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已占较大比重的发达国家战后这一比重进一步提高,例如英、法、德、意等大国到80年代初贸易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 /5-1 /4 ,而比利时、荷兰等小国已达5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如拉美、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其对外贸易都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如韩国、巴西和泰国进出口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由1970年的16.4%、5.7 %和15.4%上升到1985年的29%、11.4%和21%。

  首先,是商品结构的变化,战前到战后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始终是初级产品,从1954年开始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此后这一比重不断增长,到80年代中期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60%。其中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增长最快,例如1958-1979年,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分别由19.9%和5.5 %增加到27%和7.9 %。而同期在初级产品中原料的比重降幅最大。

  其次是食品,它们分别由14.8%和19.9%下降到7.2 %和10.4%。国际交换中商品结构向高级化趋势的这种转变,显然是由战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趋势所导致的。在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始终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得到改造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已实现了工业结构的转变。这一切都为工业制成品的国际流动提供了条件。当然在这种商品结构变化趋势中,不同商品的发展趋势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国际贸易部门结构的变化。即商品交换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类产品的国际交换日益扩大。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同类产品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1959年为36%,1967年就上升到48%。这种变化是国际范围内的生产部门内部专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最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把同类产品中不同型号的产品按比较优势的原则日益集中到不同国家生产,同时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又把同类产品的不同零部件或不同生产工序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通过同类产品的国际交换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这一过程通常是由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的。

  首先,伴随国际贸易的普遍发展,一国对外贸易的对象国不断增多,出现贸易对象多边化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在国际贸易领域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更是把实现贸易对象多边化作为一种积极手段。

  其次,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日益为中间产品的贸易交换所占据,以同类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和最终产品组装为内容的回转型贸易发展迅速。

  再次,技术贸易蓬勃兴起,目前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部分。它是通过商业渠道进行的技术转让,包括转让专利、商标等各种形式的工业产权,提供专有技术和工程设计、设备安装等技术服务,以及安排工业和技术合作等内容。技术贸易在战前就已出现,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以致成为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1964-1970 年世界技术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16.5%,高于商品贸易年均增长率5.9 个百分点。70年代这一增长速度仍高达12%。1964年世界技术贸易总额为27亿美元,1974年增加到110 亿美元,1979年,仅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前联邦德国5 国的贸易总额就达150 亿美元左右。这是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领域国际分工的加强和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结果。目前,技术贸易仍然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其比重约占技术贸易总额的80%。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约为10%,前苏联东欧国家亦占10%。

  国际贸易在战后的新发展,有力地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通过这种联系,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即国际贸易本身日益成为加深国际分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国际贸易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其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作为一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并且对经济发展起的是一种导向作用。例如战后初期进口的增长,特别是能源和原料的进口,对于处在困境中的日本和西欧等国家的经济恢复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样,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的途径,突破原有的技术设备的限制,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性步骤。出口结构的变动亦是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结构的变革,都是在其产品出口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为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出口部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带动非出口部门中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以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战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实行 出口导向型 战略,取得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以出口的增长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并且使出口的增长成为促进其他部门发展的动力,以此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2)国际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本身具有把经济发展中的变动外向传递的功能。

  首先,外部需求和外部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是为战后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日本是典型的外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类型,由于国内资源缺乏和市场狭小,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靠外部需求推动的,例如1980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4.3 %,其中外部需求推动的比率就占3.4 %,可见外部需求的增减对其经济兴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发展,并且其产品获得了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机会,这是外部生产结构变化产生影响的例子。

  其次,外部经济要素和增长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就发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例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增长通过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展,为作为其重要贸易对象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使其经济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而在70年代滞胀和80年代结构性危机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放慢通过贸易规模缩减的途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使其进出口贸易被迫放慢,由此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反之,80年代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困境和发展危机,也不能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牵制作用。

  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经济联系的链条,进而在贸易对象国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任何一国经济内部的重大变化,必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到他国,而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又都离不开他国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